“逛商场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导购,说可以免费体验她们店的皮肤测试,只体验不要钱。”北京市民小柯原本只是想看看皮肤有什么问题,但到店后她发现事情没这么简单。面诊师声称她皮肤屏障受损严重,推荐了万元套餐,并强调学生还能打折。这种诱导消费的现象在医美行业并不少见。
今年8月以来,“暑期变美”医美广告贴五花八门,“高考后悄悄变美”话题讨论热度飙升。但流量背后,诱导消费、非法行医、虚假宣传、维权难等乱象时有发生。
医美乱象:从美容贷到非法行医
医美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各种乱象也随之出现。除了常见的诱导消费,一些医美机构还推出所谓“美容贷”吸引消费能力不足的消费者。
受访者王晞(化名)是“美容贷”的受害者之一。她一次贷款三万多,除了每月要还1700多元之外,还要还一万多的利息。当她想取消贷款时,机构根本不管。
更严重的是非法行医问题。在快手、小红书等平台上,“居家自己打水光”、“上门医美”等内容吸引了很多“求美者”的关注。当咨询具体细节时,对方均表示有专业资格证件,但却不能直接提供。
医美机构不正规成为重要导因。2024年整体合规医疗机构数量同比增长28%,但不正规机构的占比仍在30%。
监督新手段:信息化技术赋能监管
面对医美行业的监管挑战,信息技术成为了破解难题的关键工具。争上游科技等企业开发的医疗美容在线监管系统,为医美监管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该系统通过创新的信息技术,为医美手术安装了“电子眼”。使用该系统与录入的医务人员人脸信息进行人证比对,确保每一台手术的施术者都具备合法资质。
这种“人脸打卡”的方式,不仅有效防止了黑医美无证人员进行手术操作,还在处理医美纠纷时提供了确凿的证据支持。针对医美机构的依法执业问题,争上游科技开发了医疗美容机构执业自查系统。
该系统通过信息集成,实现了医美机构自查自报的信息化管理。医美机构可以通过照片和视频的实时采集上传,完成自查全过程的记录。
消毒监测:保障医疗器械安全
除了手术过程的监管,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也是医美行业疾控监督的重要环节。卫生监督所积极推行数字化智能监管,对各中小医疗机构的复用医疗器械灭菌过程开展生物监测效果分析,实现一户一档,一械一码。提升医疗机构复用医疗器械监管工作的靶向性和精准性。
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灭菌人工操作环节进行监控,在该批次器械放行前进行生物监测效果的判定。对发现不合格批次的予以溯源召回,及时预警整个灭菌环节的安全有效性。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
随着疾控体系改革的深入推进和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疾控监督将在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疾控监督员的工作效率,还实现了疾控工作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的转变。在线监测系统的运行,实现了对监管单位的24小时实时监控。有效弥补了传统监管方式的不足。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卫生安全隐患,提前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疾控监督员通过数字化工具,正在将传统人工监管转变为智能预警,将事后处置转变为事前预防,将碎片化管理转变为系统化治理。随着这些措施的落地,医美行业将迎来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