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备案审批系统助力监管提质增效

2025-10-17  争上游

当前,全国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录像厅(室)、音乐厅、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书店等公共场所数量持续增长,其中。截至2025年,全国备案博物馆数量已突破7000家,达到7046家,其中免费开放比例高达91%以上,年接待观众近15亿人次。



今年8月份,为贯彻落实《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规范公共场所卫生备案管理工作,国家疾控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公共场所卫生备案管理办法(试行)》。



《公共场所卫生备案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了录像厅(室)、音乐厅、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书店及国务院决定规定的公共场所由原来的许可改为卫生备案管理。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公共场所卫生备案管理工作,依法接受公共场所经营单位报送的与公共场所卫生行政管理有关的材料,并对备案材料进行形式审核、存档。



面对这一挑战,北京争上游科技有限公司基于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管业务的深刻理解,研发的“公共场所卫生备案审批系统”已成功落地应用。该系统不仅实现了备案审批的全程电子化,更构建了一个贯穿事前、事中、事后的智慧监管数据底座,为各地监督部门提供了一套成熟可靠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系统核心功能:重构备案审批全流程

1.双轨并行的备案申请模式

系统充分考虑各地数字化基础差异,提供“线上自主申请”与“线下窗口登记”双通道。经营单位可通过卫生健康门户网站提交,全程无需跑腿;对于数字化操作有困难的申请人,工作人员可通过备案审批系统代为录入,确保服务全覆盖、无死角。



线上申请智能引导:申请界面清晰标注必填项,提供实时校验提示,有效避免错填漏填。附件上传、资料存档一步到位,从源头保障了数据的完整性与规范性。

进度全程透明可视:申请单位在“我的申请”中可实时查看办理进度。对于退回件,系统强制要求填写详细原因,实现“一次告知”,显著降低重复提交率,提升申请质量。

2.规范高效的审批签发流程



待办驱动的工作模式:系统自动汇聚“待审核”、“待签发”任务,审批人员登录即可清晰掌握工作全貌,实现“任务找人”,大幅提升处理效率。

层层把关的审核机制:设计“审批-签发”两级审核流程,权责清晰,相互制约。审批聚焦材料真实性、合规性,签发侧重最终确认与凭证制作,形成严谨的质量控制闭环。

电子凭证即时生成:审批通过后,系统可自动生成带有备案日期和二维码的电子备案凭证,支持在线查验真伪,并可一键套打纸质凭证,实现“立等可取”。

3.灵活可控的权限管理体系



通过“系统设置-人员管理”模块,各级管理员可精准配置审批人、签发人角色权限,既保障了业务操作的规范性,也适应了不同区域、不同层级的管理实际。

从审批到监管:数据赋能的全周期管理

本系统的价值远不止于提升审批效率。我们认为,高效的审批仅仅是智慧监管的起点。



1.构建全域公共场所本底数据库

系统通过标准化、结构化的数据采集,逐步构建起覆盖全域、动态更新的公共场所档案数据库。监督部门可随时掌握辖区内各类场所的数量、分布、经营性质、卫生条件等基础信息,为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撑。

2.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的靶向性

备案数据与日常监督、双随机抽查、专项检查等业务无缝衔接。监督员在去企业检查前,即可通过系统快速了解被检查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备案信息,使现场检查更有针对性,实现“带着问题去巡查”。

系统记录的全流程信息,也为处理投诉举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快速溯源和决策支持的能力。

3.提升风险预警与决策支持能力

基于积累的备案与监管大数据,系统未来可进一步拓展风险预警模型。通过对场所类型、区域密度、变更频率等关键指标进行分析,可自动识别高风险区域或单位,实现监管资源的最优配置,推动监管模式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

为监督部门带来的核心价值



1.提升行政效能:将工作人员从繁琐的纸质材料审核、录入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专业性审查,人均处理能力显著提升。

2.规范执法行为:全流程电子留痕,使审批环节可追溯、可倒查,有效促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

3.实现精准治理:将分散的备案信息转化为集中的数据资产,为实施信用监管、分级分类监管等现代化治理手段奠定坚实基础。

4.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提供便捷、透明、高效的服务,切实提升企业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展现监督部门与时俱进的良好形象。

争上游科技公共场所备案审批系统,本质上是一个“审批即建档、数据即资产”的智慧监管起始平台。它不仅是简化流程的工具,更是监督部门迈向“数据驱动决策、智慧赋能监管”的新基建。

随着公共卫生行业不断发展和新兴业态的持续涌现,一套成熟、稳定、可扩展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已成为卫生监督工作的必然选择。我们诚邀各地监督部门的领导与同仁深入了解该系统,共同探索如何利用数字技术为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工作注入新动能,携手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