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7日,成都12届世运会即将盛大开幕;11月,广州全运会也日益临近,这类汇聚亿万目光的大型活动,意味着密集的场馆、汹涌的人流,对卫生监督与疾控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保障数十万参赛人员与观众的健康安全,尤其在高温多雨的季节,防止传染病传播,是成功办赛的基石。实践证明,全流程闭环管理、智能监测预警与高效协同响应是应对这些挑战的关键。
构建严密的传染病防控网络
大型赛事期间,人员跨境流动和高度聚集,极易成为呼吸道、消化道及蚊虫传播疾病的“温床”。成都世运会等大型赛事的经验表明,需重点抓好以下环节:
精准识别,快速响应:在赛事场馆和定点医院设置专用发热门诊、腹泻门诊与隔离观察区,并配备快速检测试剂,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并隔离疑似病例。关键在于确保试剂充足、信息上报渠道畅通且安全。
分级管理,闭环运行:借鉴过往大型赛事经验(如陕西全运会),对运动员、技术官员、观众实施分区分类管理。运动员村和核心赛区严格管理。
织密食品与药品安全防护网
大规模集中供餐和频繁的药品使用,是大型赛事期间不容忽视的风险点。保障要点在于:
食品安全,严防死守:例如在成都龙泉驿赛区,通过大量抽检、快检和监督排查(累计食品采样监测61份、监督抽检14批次、快速检测1581项,排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超1.2万户次),构建了“赛事核心区+城市保障区”的双重防线。赛事期间,派驻专人驻点监管,实施每日抽检,重点防范生熟交叉污染、微生物超标等问题。
未雨绸缪,演练实战:通过模拟真实场景的应急演练来检验和完善响应机制。例如成都的药品安全突发事件演练,模拟了从医院报告群体不良反应,到启动市区联动响应、控制舆情、完成善后处置的全过程,形成了高效的“监测-响应-处置-结束”闭环。
强化环境卫生与蚊虫防控
夏季赛事面临周期登革热以及近期的孔基肯塔热等蚊媒传染病高发威胁,核心防控策略包括:
清洁环境,源头治理:在全市范围开展环境卫生整治,重点清除垃圾堆积点、各类积水容器和卫生死角。例如在青羊区少城街道的督导中,严格要求居民垃圾日产日清,翻盆倒罐消除蚊虫孳生地。
科学消杀,精准防控:对场馆、酒店、餐厅等重点区域定期监测蚊虫密度,在高风险区域及时进行药剂补充喷洒。专家建议场馆管理方建立蚊虫孳生地电子地图,实现问题点位的动态管理和整改跟踪。
设施保障,健康环境:严格监督场馆集中空调的清洗消毒、二次供水的水质安全以及室内空气质量等关键指标,预防军团菌病等环境相关感染病的发生。
打造高效应急响应体系
快速、精准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保障成功的最后一道防线:
模拟实战,锤炼能力:成都东部新区在“赛时一天”综合演练中,模拟了极端天气紧急疏散、运动员落水救援、突发医疗急救转运等21类险情。例如,三岔湖水上中心在接到雷暴预警后,迅速响应,30分钟内安全暂停比赛并组织全员撤离。
协同作战,无缝衔接:龙泉驿的食品安全事件演练中,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公安等部门高效联动,同步开展病患救治、污染源追踪排查和舆情引导应对,实现了应急响应的“一键启动、多方联动、高效处置”。
智慧赋能:智能化系统构筑防控“中枢”
争上游科技提供的“智慧卫监”信息化平台,已经成为全国各地的卫生监督部门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同样也可以成为大型赛事公共卫生保障的“智慧大脑”,通过以下核心模块实现风险的精准识别、高效处置和全局掌控:
1、大型场馆空气质量实时监测网
高密度布点:在主场馆、训练馆、运动员村及媒体中心等关键点位,部署多参数传感器,秒级采集 PM2.5、PM10、CO₂、TVOC、甲醛、温湿度等 12 项指标。
AI 风险分级:平台内置的 AI 模型可根据实时数据、赛事人流密度和空调运行模式,自动判定空气质量等级(优/良/轻度污染/高风险),提前 30 分钟推送“通风策略”或“人员限流”建议。
应急联动:当某项指标突破阈值,系统秒级触发声光+短信+可视化大屏三级告警,同步联动楼宇自控系统启动全新风或临时净化模式;同时向应急指挥中心推送场馆3D热力图,为疏散路线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2、二次供水与直饮水水质在线监测链
全流程溯源:从市政进水、水箱、管网末梢到直饮水机,布设多级水质监测终端,实时监测余氯、浊度、pH、菌落总数、重金属等多项关键指标。
AI预测性维护:基于滚动数据与气象信息,AI算法可提前48小时预测“余氯衰减”“浊度异常”趋势,自动生成“错峰加氯”“管网冲洗”方案。
一键应急:一旦检出疑似污染,系统平台秒级响应完成事件定位、影响范围计算、关阀指令下发,并向现场保障人员移动终端推送“最短停水半径”及“应急送水车”导航路线。
3、大数据指挥中枢:AI辅助决策最强大脑
争上游科技以“全域感知-智能预判-秒级响应”的技术能力完成卫监疾控工作流闭环,让空气、饮水、人流、物流、疫情五大要素实现可视化、可预测、可控制,真正将大型活动的公共卫生应急支援能力提升到“分钟级”乃至“秒级”水平。
大型赛事公共卫生保障已迈入“智慧化、精准化、一体化”的新阶段。依托争上游科技等先进信息化平台,疾控与监督机构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警、从局部管控到全局统筹的质的飞跃。展望未来,随着人工智能风险预测模型、病原体快速基因测序技术等更深入应用,公共卫生防线将更加前置、更加坚固。当世运会与全运会的号角吹响,卫生监督与疾控工作的卓越表现,不仅在于确保赛事“零重大事故”,同时也向全世界展示保障超大型活动公共卫生安全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